起爆药爆速测定
一、测定原理
起爆药爆轰时,爆轰波阵面上的部分产物在高温高压下处于离子状态,具有良好的导电性。通过测量爆轰波经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,计算其传播速度,即为起爆药的爆速。
二、测定方法
电测法
探针法:在药柱中安装探针,利用爆轰波阵面的导电特性,记录爆轰波通过各探针的时间差,计算平均爆速。
测时仪法:结合电子计数器或示波器,测量爆轰波通过药柱内各探针的时间间隔,精度较高。
光学方法
高速摄影法:使用高速相机记录爆轰过程,通过图像分析计算爆速。
导爆索法
道特利什法:将已知爆速的导爆索插入被测炸药试样中,通过导爆索爆轰后在铅板上留下的印痕计算爆速,操作简便但精度较低。
三、试验步骤
试样准备
将起爆药、糊精氮化铅、黑索今等材料在60℃±2℃下烘烤2小时,冷却至室温备用。
将材料分次压装至黄铜管内,确保药柱高度符合要求。
探针安装
在药柱两端以1mm间距安装探针,并用透明胶纸固定。
测试执行
将装配好的试样与测时电路连接,启动计时器并引爆试样,记录爆轰波通过探针的时间。
结果计算
根据探针间距和时间差,计算爆速。
四、关键参数与影响因素
关键参数
爆速范围:猛炸药为6~9km/s,工业炸药为2~4km/s。
装药条件:装药直径、密度、粒度及外界约束条件对爆速有显著影响。
影响因素
装药直径:爆速随直径增加而增高,达到极限直径后不再变化。
起爆条件:起爆能量和方式影响爆速的稳定性。
五、应用与意义
应用领域
用于评估炸药的爆炸性能,优化起爆药配方及装药设计。
科学意义
为爆轰理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,推动含能材料的发展。
通过上述方法,可精确测定起爆药的爆速,为炸药性能评估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持。